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652篇
安全科学   203篇
废物处理   68篇
环保管理   146篇
综合类   1259篇
基础理论   299篇
污染及防治   348篇
评价与监测   160篇
社会与环境   168篇
灾害及防治   1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76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29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对某企业分析人员在取样过程、分析过程及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职业危害进行识别与分析,提出了分析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采取的个体防护措施及工程上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十年来汾河沿程21个断面的常规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5项主要污染指标,采用综合水质指数法分析汾河及上、中、下游各河段水质变化趋势,运用沿程水质变化和几个重要水质指标的比值变化分析汾河水质状况和污染特征,总结主要污染指标的变化趋势,结合汾河流域实际排污情况探讨水质污染和改善原因,并对进一步改善汾河水环境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93.
nSiO_2纳米颗粒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工程纳米材料,为增加其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性能,采用接枝改性的方法制备出乙二胺四乙酸(EDTA)改性nSiO_2纳米颗粒(EDTA-nSiO_2),并用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解吸、红外光谱和差热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同时以其为吸附剂,通过批处理实验法探讨了体系pH、吸附时间、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Cd~(2+)吸附的影响,并结合X射线能谱(XPS)分析对其吸附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以EDTA为改性剂,可以成功制备出稳定性良好的EDTA-nSiO_2纳米颗粒,其对Cd~(2+)的吸附受体系p H控制;nSiO_2对Cd~(2+)的吸附量较小,EDTA改性可增加nSiO_2对Cd~(2+)的吸附作用,随着p H的升高,Cd~(2+)的吸附效果逐渐增强,在p H大于4.0后逐渐趋于稳定.EDTA-nSiO_2对Cd~(2+)的吸附速率较快,可在1 h内达到吸附平衡.EDTA-nSiO_2对Cd~(2+)的吸附为吸热的自发过程,吸附等温线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NaCl浓度增加会导致Cd~(2+)的吸附量下降,当体系Na Cl浓度从0增加到100 mmol·L~(-1),Cd~(2+)的最大吸附量从0.433 mmol·g-1降低至0.294mmol·g-1.0.1 mol·L~(-1)HCl是较为合适的吸附剂再生液,Cd~(2+)洗脱率约94.36%.结合pH、温度、离子强度、再生和XPS分析结果,可以推测出EDTA-nSiO_2对Cd~(2+)的吸附是包含有简单的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过程,并以化学络合为主的吸附过程.EDTA-nSiO_2是一种对水体Cd~(2+)具有较好吸附能力的工程纳米材料吸附剂.  相似文献   
99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index systems of the agricultural drought and decrease percentage of grain crop are established. The trend and influence of drought in the region is analyzed based on the 50 years (1951–2000) statistical data of precipitation and 52 years (1951–2002) agricultural drought of the region, including five provinces: Shaanxi, Gansu, Ningxia, Qinghai and Xinjia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rought disaster is increasing and the most serious were in the 1970s and 1990s, and main agricultural drought is a great disaster incident. The regression prediction equation of drought and flood grades and agricultural drought areas grades are set up by the harmonic wave method, and forecasting the drought will lighten during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相似文献   
995.
近5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61~201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93个站日照、降水、云量和风速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突变检测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的时空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年、季、月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均呈东北多西南少的分布形式,夏季最多,其次为秋、春与冬季。近50 a长江中下游地区年日照时数普遍显著减少,区域平均减幅为682 h/10a,多于同期全国平均减幅,明显的年代际转折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出现在1963年和1971年,但未出现过异常偏少年。各季的日照时数也都是负趋势,夏、秋、冬3季减少显著,夏季减少最多也最明显,其次依次是冬季、秋季和春季。近30 a年及夏、秋、冬 3季日照时数减幅缩小,春季则转为以147 h/10a的速率在增加。除湖北中南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安徽北部和浙江东南部年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有明显突变外,其他站点的年日照时数没有明显的突变。长江以北地区年日照时数减少与降水量增加和平均风速减少有密切关系,而在长江以南地区低云量的增加作用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96.
土地利用结构评价是地理学、统计学支撑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课题。旨在运用新的方法和视角评估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性。以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作为研究对象,以该区的16个乡镇作为评估的单元,研究区独特的区位和土地利用结构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在宏观层面上,运用信息熵理论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有序性、均衡度、优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跟各板块内部社会经济结构有密切关系;在微观层面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结合武进区社会经济等多项指标,从土地利用结构效率角度,指出武进区各乡镇土地利用结构优化调整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信息熵和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研究方法可有效克服传统的基于多元统计方法的综合评价技术不足的缺点,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差异情况。研究表明:在武进区未来发展过程中,政府应加强土地调控,必须以提高技术效率为主线,加大单位面积土地上的技术投入,优化资源投入结构。各级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应当将土地利用结构评估作为规划的一项内容,明确各土地资源类型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和质量要求。另外,此评价方法对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7.
老化作用对微塑料吸附四环素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林  王姝歆  曾祥英  何杨  黄雯  郑世界  张建强 《环境科学》2022,43(10):4511-4521
微塑料(MPs)和抗生素同为新型污染物,微塑料可以在水环境中吸附抗生素并作为其载体而共同迁移,而微塑料会在环境中不断地老化,其吸附能力和吸附机制也会随之改变.以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为目标MPs,通过紫外法(UV-254)进行照射,对比老化前后微塑料颜色、表面形态和官能团等理化特性改变,以及其对四环素(TC)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相关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吸附过程,在24 h内达到吸附平衡,老化微塑料对TC的吸附量明显高于原始微塑料,且PS的吸附量高于PE.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均能较好地描述吸附等温试验数据,TC在微塑料上的吸附是自发的和吸热的物理吸附过程,老化作用对微塑料吸附热力学特性无明显影响.随着pH值的增加,吸附量先增大后减小,老化前后的微塑料均在pH=5时达到最大吸附量.紫外老化增加了微塑料的比表面积,生成了—C=O、—OH和O=C=O等含氧官能团,改变了微塑料的理化特性,从而改变了微塑料对TC的吸附机制:相比原始PE微塑料,老化PE除了疏水分配、范德华力和静电作用外,孔填充也是吸附的重要机制;原始PS微塑料的主要吸附机制为疏水分配、范德华力、π-π作用和静电作用,老化PS则增加了氢键和孔填充作用.  相似文献   
998.
王哲  朱俊  李雯  闫德馨  董雯  刘玉玲  李家科 《环境科学》2022,43(11):5106-5114
矿业开采加工排放的重金属污染物会进入底泥中,与其中的磷形成复合污染.然而,目前关于底泥钝化的研究多数仅针对单一污染物.考察了新型钝化剂——镧沸石对P、Zn和Pb的吸附性能,及其对疏浚底泥中相应污染物的钝化效果,并通过脱附实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其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镧沸石对P、Zn和P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76、27.70和123.45mg ·g-1;预吸附Zn和Pb对镧沸石的除磷性能影响不大,但Zn和Pb的吸附会受到预吸附抑制.投加质量分数0.83%和1.66%的镧沸石后底泥中的P、Zn和Pb均向稳定态/生物难利用形态转化.P、Zn和Pb都可以通过形成内圈络合物被镧沸石吸附,此外静电作用和表面沉淀也分别会对Zn和Pb的吸附形成贡献.投加镧沸石可实现疏浚底泥中磷和重金属的钝化.  相似文献   
999.
• Ceramic membrane filtration showed high performance for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 PTC pre-coagulation could enhance ceramic membrane filtration performance. • Ceramic membrane fouling was investigated by four varied mathematical models. • PTC pre-coagulation was high-effective for ceramic membrane fouling control. Application of ceramic membrane (CM) with outstanding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high flux and chemical-resistance, is inevitably restricted by membrane fouling. Coagulation was an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technology for membrane fouling control.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filtration performance of ceramic membrane enhanced by the emerging titanium-based coagulant (polytitanium chloride, PTC). Particular attention was paid to the simulation of ceramic membrane fouling using four widely used mathematical models. Results show that filtration of the PTC-coagulated effluent using flat-sheet ceramic membrane achieved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up to 78.0%. Permeate flux of ceramic membrane filtration reached 600 L/(m2·h), which was 10-fold higher than that observed with conventional polyaluminum chloride (PAC) case. For PTC, fouling of the ceramic membrane was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cake layer, whereas for PAC, standard filtration/intermediate filtration (blocking of membrane pores) was also a key fouling mechanism. To sum up, cross-flow filtration with flat-sheet ceramic membranes could be significantly enhanced by titanium-based coagulation to produce both high-quality filtrate and high-permeation flux.  相似文献   
1000.
刘妍  杨宁  孙露娜  吴亚君  宋鹏飞  赵耀  娄昆  毛洪钧 《环境科学》2022,43(12):5453-5463
机动车尾气和蒸发排放的VOCs在地下停车场的半密闭环境中不断积累,威胁居民健康.为探究停车场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水平和变化特征与车队活动水平之间的关系,阐明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选取天津市某居民小区地下停车场,开展了为期9d的VOCs样品采集,利用臭氧生成潜势(OFPs),·OH反应速率(L·OH)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s)综合评价停车场内VOCs大气反应活性,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停车场内VOCs浓度和组分变化主要受车队活动影响,工作日和周末的浓度峰值均与进场和出场车流峰值同步出现,即早晚高峰时段,工作日和周末早高峰浓度分别为(463.76±148.42)μg·m-3和(391.47±135.37)μg·m-3,晚高峰为(334.29±176.57)μg·m-3和(416.20±134.64)μg·m-3.停车场夜间几乎没有车辆活动,但夜间ρ(VOCs)[工作日(320.33±115.57)μg·m-3;周末(364.77±155.32)μg·m-3]仍高于午间[工作日(255.76±103.65)μg·m-3;周末(350.91±108.73)μg·m-3],且夜间时段烯炔烃质量分数明显高于其他时段,这是由于夜间车辆静置时发生昼间排放产生较多的烯烃.②烯炔烃和芳香烃对OFPs和L·OH贡献率最大(84.10%~88.04%),芳香烃对各时间段的SOAPs贡献率最大(98.03%~98.99%),说明芳香烃和烯炔烃的大气反应活性强且广泛存在于机动车源,是提高排放标准、升级油品时需首要考虑降低的关键组分.③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停车场内VOCs非致癌风险危险指数(HI):0.19~0.55,暂无健康风险.而各时间段致癌风险均超过阈值(1×10-6)1.56~3.11倍,停车场作为居民每天必经场所,应开启机械通风措施保证其中空气流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